

关注公众号
【拾光数据】
,对话框输入【018】
领取该篇PDF文稿~
📚关于逆境
世界发生巨变,我们身处在逆境的时代中🎯。
有才华的人有很多,但真能决定一个人走多远的是看他的抗挫折能力。
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剂,强者遇之更强,弱者遇之更弱;困境是人生的催化剂,有人能通过困境涅槃重生,有人却是一败涂地。所以顺境时的行为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逆境时的能力,这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面对逆境时的3种人
- 放弃者:认为自己的人生没什么太大的机会,不思进取,开始享受安逸,遇到挑战困难的事情喜欢退缩,没太大追求。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选择退出、逃避、变卦或放弃。
- 扎营者:也做过一段时间攀登者,也曾拼搏过挑战过,但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所以有了成就后容易满足现状,向生活妥协。过于满足现状,不愿意继续出发。
- 攀登者:对逆境不陌生,明白逆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愿意接受挑战。
关于逆境的3个层次:我们生活在需要不断向上攀登的逆境时代,东西都是往下流动的,个人要承担所有这三个层次累积下来的重负。
- 社会压力:经济问题,医疗问题…
- 职场压力:职场压力,就业环境…
- 个人困惑:年龄、事业、家庭、父母…
直面逆境的【累积效应】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无论是一段关系的慢慢疏远、多余的肥肉堆积还是亲人老去,这些都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逐渐发生的变化。
逆境困局:逆境越大,能够或愿意解决问题的人就越少。所以平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更好的应对挑战逆境时的困难。
成功之树:我们每个人就像一棵树,品格、健康、智力、基因、逆商、信仰、才能和渴望等因素构成了一棵树的各个部分。
📚认识逆商
🐇逆商原理的3大支柱
认知心理学:
- 习得性无助
- 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 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 习得性无助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面临人生的挑战时会选择放弃或中途退出。因此,这个理论是逆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有一种观点与习得性无助密切相关且从中演化而来,即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归因或应对生活事件的方式所决定的。
- 塞利格曼等人发现,那些认为逆境是持久的、内在的,并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很普遍的人,更可能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
- 而那些认为不利事件是外在的、暂时的、影响有限的人,则更可能享有从表现到健康等多方面的益处。
- 从本质上说,抗逆性与习得性无助和归因理论类似,都是关于掌控的,即掌控自己的生活。掌控感是避免习得性无助、培养抗逆性和提高逆商的一个基本要素。
- 与乐观者一样,心理韧性强的人能够从逆境中迅速恢复过来。他们是攀登者。这种能力并非源于逆境本身,而是源于他们应对逆境的方式。
- 抗逆性和韧性是表现和健康的预测指标,抗逆性是基于承诺度、挑战意识和掌控感。 拥有抗逆性和/或韧性的人能更好地应对逆境。
- “有能力掌控生活和应对挑战”这一信念,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自我效能,也就是说发挥作用的是你自己。
- 内外控倾向说的也是对人生事件的掌控、积极性和成功之间的关系。
- 习得性无助
健康新论:
传递情绪的化学物质也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免疫力性格》的作者亨利·卓尔说过:“许多免疫学家惊讶地发现,我们的想法和感受是由大脑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传达的,这些物质也会调控身体的防御系统。也就是说,传递人类情绪的化学物质会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这里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也指心理健康。不健康会导致免疫系统的不佳,不仅会表现出抑郁和焦虑,也会影响逆商的高低。
情绪和思维模式对于心理和身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史蒂文·洛克博士(Steven Locke)对一群哈佛大学本科生的压力强度、应对逆境的方式以及免疫力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应对不佳的人”,也就是在压力面前表现得非常抑郁和焦虑的人,其体内的白细胞要弱得多。
脑科学:
- 学习过程发生在位于大脑表层的意识区,即脑灰质。这个区域被叫作大脑皮层。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或行为经过反复践行后,久而久之就会进入大脑的潜意识、无意识区域。这个区域叫作基底神经节。你做某件事做得越多,这件事就越发变成无意识和潜意识的。这个习惯会立即改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强化。
- 你反复地做某件事或想某件事,大脑为适应这一情况就会开辟出更加密集和高效的神经通路。这条“道路”最终变成了神经学上的“高速路”。也就是说,人们反复想某事或做某事时,大脑中突触就会增强,处理速度会更快。
- 学习新技能时往往是件好事,而不好的地方是,你越频繁地反复践行某种破坏性的想法或行为,它也会变得更为深切和无意识。
- 脑科学并不赞同21天养成好习惯,它认为养成好习惯只需不超过1秒钟时间,而非21天。比如我们只需要经历100毫秒的时间,就会养成不碰热炉子的习惯。这是因为大脑潜意识思维模式传递到大脑的意识层,有时仅仅需要一瞬间。
- 而我们对于逆商学习区位于大脑表层的意识区,即大脑皮层,我们只需清楚自己的目标后,找到对于目标的掌控感,就会非常专注的进入练习模式,然后从刻意练习逆商转变为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练习,并随着坚持和持续得到强化。
- 逆商在掌控感的前提下,可以瞬间发生改变,并改变一生。
🐇CORE4个维度测量逆商
掌控感(Control)
生活中常有人坚定说做什么都没有用,但就是有人改变了历史,没有掌控感就没有希望和行动,要相信还有办法。
掌控感就是自己认为对不利事件的掌控有多少?换句话说就是能hold得住多少不好的事情。而具备掌控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需要坚信“任何事我都能做得到”。
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不说:这件事我无能为力,胳膊拧不过大腿,说:总会有办法的,我必须得想个办法。
担当力(Ownership)
对自己绝对负责,我们生活的情况是由之前的自己选择而成就的,不能把责任推给任何人,你只能对自己负责。
担当不仅有助于定义责任,承担结果,而且会改变现状,具备高逆商,提当力要做到的是承担和勇于面对。
影响度(Reach)
逆商较低的人容易把小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以至于让逆境灾难化的影响生活其他方面(要限定逆境的影响范围)。
影响度是指不要把一些小事和小麻烦上纲上线到天大的事,比如说把一场小争执上升到双方关系的破裂。
降低影响度,要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小,不断的释放风险和情绪。
持续性(Endurance)
- 逆境会持续多久?把逆境归于短暂因素的人与将之归于永久或持久因素的人有很大区别,这里包括自我恢复能力。
- 持续性是构成逆商的最后一个维度,它涉及2个核心问题:逆境会持续多久?逆境的起因会持续多久?逆商低的人会这样想:情况绝对不会变好,我也一直都做不到优秀。而逆商高的人会这样想:最坏的情况都这样了,还能差到哪去,往后余生都是越来越向上的。
☑ 强化优点,质疑缺点:
我们往往对自己优点觉得理所当然,对自己的缺点却尤为深刻,这是一种关注缺点,自责的人尤其如此。如果想改变这一情况,可以找出自己在core维度上自己哪块表现的最好,然后默默认可自己。
📚提高逆商
🐇提高逆商的LEAD工具
- L - Listen: 倾听自己的逆境反应
- ☑ 核心:区分高逆商还是低逆商状态。
- 培养自己对逆境的嗅觉,然后用搞笑的方式提醒自己逆境又来了,其实是给自己换一种方式看待逆境的机会,我终于又有一个可以练跨越逆境的机会了,把发现逆境当游戏。
- E - Explore: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
- ☑ 核心:不推卸责任不过分自责
- 担当不是过分自责,担当是即使逆境并非你而起,你也有责任做点什么,也要探究自己应该对事情哪些部分负责,适当承担责任,有助你从逆境中吸取教训,重拾掌控感。
- A - Analyze:分析证据
- ☑ 核心:反问自己回归理性思维
- 问题一,这个局面是不是已经无法掌控?
- 问题二,这个事会影响到其他哪些方面?
- 问题三,这个困难会持续很久吗?
- 养成审视、质疑并最终摆脱自己逆境反应中的消极部分,这样可以让自己重拾掌控感。
- ☑ 核心:反问自己回归理性思维
- D - Do:做点事情
- ☑ 核心:列举“行动”清单指南
- 遇到逆境我做点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做?这叫漏斗法,把所有你能做的事列举出来,一步一步地漏到最后,连时间、地点、怎么做都写出来,我们就知道自己怎么行动了。
🐇LEAD 工具的应用
宣泄后再行动
- 不要把悲痛和低逆商混为一谈,即使是最为高效的人偶尔也会情绪上很疲惫或很受挫的时候。
-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感到悲痛,让自己将负面情绪释放出来。
- LEAD工具前三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从而回归思考,采取有意义的行动。多数时候逆境突然降临,个人都是手无足措,还没准备好如何采取行动,失控的话,就会进入受害者心态。
停止思想的灾难化:止念法
-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在各种各样的逆境反应中,最能让人变得无力的反应是灾难化。灾难化就是把日常不便想成重大挫折,又把那些挫折想成灾难。
- 灾难化是对不利事件的消极想法。越是琢磨,事情就越变得不妙,而且后果就显得越严重,也更有可能会出现。
- 胡思乱想就会设想出一些极具危害性的后果。将事件过分灾难化会带来危害,而且会让人灰心丧气。
- 灾难化的行为跟其他的逆境反应类似。你只是在遵循一个潜意识的神经学习惯,这是一条因重复使用而变得更为高效和清晰的路径。想要叫停这一行为模式,你就必须干扰或拦截它。
- ⚠️ 分心法:旨在助你立即打断自己的消极反应。
- 停止蔓延:一拍桌子,大喊“停”。
- 转移注意力:去关注一个不相关的事。
- 橡皮弹弹弹:手腕处带个橡皮,胡思乱想就弹一下自己。
- 去干别的:干另一件事,就像眼不见心不烦。
- 运动:烦恼焦虑就去跑步,跑到无法坚持你啥也不想了。
- ⚠️ 重塑法:让你正确理解自己身处的逆境,从而让你停止灾难化。
- 初心:为什么自己要做这件事?不忘做这件事的初衷。
- 渺小化:去到一个能够令你感到自己很渺小的地方感受一下,比如宇宙和大自然。
- 帮助他人:去养老院、医院等地方做做志愿者,你会发现你拥有的健康是多么难得。
📚高逆商组织
🐇变革曲线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终止,即不再做自己所熟悉的事情。这对于一些人来说会有困难,具体要看变革的强度。规模较大的变革就会让“终止”变得比较难。
- 第二阶段是转型,即从老路子转到新方法上。这一步既麻烦又费钱,常常会让部分变革受挫。
- 正是在转型阶段,人们常会丧失希望和干劲,不再相信变革会成功,是值得做的。
- 度过转型期就像扬帆渡海。人们往往在变革即将成功的时候会打算放弃。“再乐观地坚持一下”是成功度过变革转型期的决定性因素。
- 第三阶段是新起点。对于有幸走到另一侧的人来说,这个阶段就要采用新的行为方式、系统、策略和方法,也就是能把事情做成的办法。
- 转型阶段的长度和深度,以及企业走到另一侧后能达到的高度,决定了人们对于目前和将来的变革抱有多大的热情。
- 要是这个阶段需要经过炼狱,或是这个阶段与之前的状态相比没有明显的改善(提高),那么人们又会开始极力阻碍变革。
- 变革本身不再能带来竞争优势。真正的竞争优势取决于组织变革的速度、广度和方向。能否加快变革周期完全要看参与者的意愿。要是人们不赞同,那即使做更多的宣讲、开更多的会,都无法改变任何东西。
🐇管理者摧毁逆商的行为
- 承诺多,兑现少,反复无常。
- 展现受害者心态。
- 对所有可能有助于团队成功的事情视而不见。
- 让团队看到打击他们自信的事情——重大失败,把成功描述成偶然事件。1
- 不惜一切代价地破坏幽默感,耗尽精力,碾碎创造力。
- 迅速严惩所有的独立尝试,摧毁任何的希望或乐观。
- 奖励守规矩的人,营造一个严格、死板、无趣的环境。
- 在热情萌芽之前就将之根除,逼着大家构想出使命和愿景,然后你通通忘掉。用“赋能”这个武器来让员工少花钱多办事。
🐇管理者提升逆商的行为
- 明确攀登的山峰,始终清楚地表达一个令人振奋、鼓舞人心、乐观向上的愿景。将所有系统与山峰保持一致。
- 只承诺你能够兑现的,然后兑现它。将毅力、韧性和持续进步纳入核心价值观。始终展现出驱动你的价值观。
- 通过信任、沟通和真正的承诺来赋能团队。
- 经常增添幽默,从而保持洞察力和健康。奖励那些平衡得好的人,并将其树立为榜样。培养创造力。指出并支持协同合作的时刻。
- 营造并保持一种开放、有活力、协调促进的环境。抢抓一切机会来培养热情。遵循自证预言行事。
- 让团队成员认清和培养自己的强项,并尽力减少弱项的负面影响。允许人们践行自己的想法,但前提是不威胁到他人的生存。总是请大家参与和投入。
- 证明不可能的事情并非不可能。助力员工去打自己的仗。建立起真正的担当和责任。要求人们适当冒险,并对此进行奖励,就算最后惨败也无妨。
- 对团队给予奖励,因他们创造的成绩而不是他们的守规矩。
- 做到对事不对人
📚攀登者的底色
- 第一阶段:编织梦想
- 人们会给自己的想象力设限。这在愿景被构建起来之前,就限定了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
- 我们凭直觉知道,相较于逆商较低的人,逆商较高的人会让自己设想更大的可能性。逆商决定了你允许自己甚至认为自己有怎样的未来。
- 第二阶段:变梦想为愿景
- 在这个时刻,你想要采取行动来实现梦想,于是就把梦想变成愿景。正是在这一刻,一些可能存在的现实和牺牲会让人们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攀登,因为低逆商的人会认为逆境是持久的、影响深远且压倒一切的。
- 因此,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登错了山。
- 第三阶段:保有愿景
- 人们经历了一个个成功的阶段之后,仍在追求愿景的人会渐渐减少。在那些逆商足够高的、得以编织梦想的人当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坚持下去,战胜挑战、践行梦想,把梦想变成愿景。
- 而能忍受其中的艰辛、坚持追求愿景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 当我们把自己的逆商提高了,那么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会渐渐改善,即使出现重大逆境也无妨。只要活着就能攀登。
- 你会坚信,与你尝试过的其他策略不同,逆商不是应急的妙招,而是一个持久的准则,这个准则构建于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生活是艰难的,但你应对生活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命运。
📚小结
- 逆商就是抗挫折能力,遇到挫折痛苦时,大家的反应其实都是一样的,本能想逃避,不愿意主动承担痛苦和压力。
- 逆商低会被本能情绪所引导陷入泥潭,而逆商高会主动引导情绪和本能,重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选择攀登还是放弃,取决于自己认知行为。
- 逆商低的人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是一种受害者心理,遇到困难总把问题想得更灾难化,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没用,从而让自己陷入负面情绪之中,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 而逆商高的人,认为遇到挫折是常态,比较乐观,把挫折看作锻炼自己的机会,所以更愿意主动承担,去解决问题。
- 高逆商是一种成长性思维,相信困难总会过去,自己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控权永远在自己手中。
- 想要提高自己的逆商,需要觉察觉知,能预判逆商的到来,能察觉逆商时的状态。
- 遇到难题不断反问自己,质疑自己的情绪和本能,过程中采用漏斗法,列举解决问题清单指南,寻找意义重塑我们的认知和心态。